坐井观天教案(最新6篇)

时间:2019-07-02 03:42:4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坐井观天教案 篇一

标题:坐井观天教案: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和思维的有效方法

导语:坐井观天是一个古老的成语,意为局限于狭小的视野中不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在教育中,我们希望学生能够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维,开阔心灵,培养创新能力。本文将介绍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坐井观天教案,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和思维。

一、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了解坐井观天的含义和教育意义。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辨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4.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学习坐井观天的含义和教育意义。

2. 分析坐井观天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3. 进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体验坐井观天的局限性。

4.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拓宽视野。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介绍坐井观天的含义和教育意义,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学习:组织学生学习坐井观天的成因和影响,分析其对个人和社会的负面影响。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观察周围环境,了解不同的文化和观点。

4. 分享和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讨论如何拓宽视野和思维。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思维。

四、教学评估

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看是否能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

2. 学生思维能力:观察学生的思维能力,看是否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3. 学生合作能力: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合作能力,看是否能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

五、教学延伸

1. 继续探讨坐井观天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并思考如何应对。

2. 引导学生主动拓宽视野和思维,如通过阅读、旅行等方式。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了解不同的文化和观点。

坐井观天教案 篇二

标题:坐井观天教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有效方法

导语:在当今社会,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坐井观天教案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本文将介绍坐井观天教案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步骤,帮助教师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4.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二、教学内容

1. 学习坐井观天的含义和教育意义。

2.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的创新项目,如设计一个新产品或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3. 分享和反思:学生分享项目的过程和成果,反思团队合作的经验和教训。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思维。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介绍坐井观天的含义和教育意义,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学习:组织学生学习坐井观天的成因和影响,分析其对个人和社会的负面影响。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创新项目,指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

4. 分享和反思:学生分享自己的项目成果和经验,反思团队合作的优点和困难。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思维。

四、教学评估

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看是否能积极参与项目和团队合作。

2. 学生创新能力:观察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看是否能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3. 学生团队合作能力:观察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看是否能有效沟通和合作。

五、教学延伸

1. 继续开展创新项目,鼓励学生提出更多的创新想法和解决方案。

2. 引导学生思考创新能力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并探讨如何培养创新能力。

3. 组织学生参与更多的团队合作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坐井观天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三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比喻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青蛙鼠目寸光、自以为是的错误;培养学生看问题、认识事物时要站得高、看得全面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课文第四自然段至第七自然段小鸟与小青蛙的对话。

  教学难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情境导入:出示课件,一张图片,“一望无际,蔚蓝的天空”的图片,然后引入问题:同学们,你们认为天大吗?你们认为天有多大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看看课文中青蛙和小鸟认为天有多大。顺势进入第二个环节:初读感知。

  二、初读感知

  1、默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

  2、不认识的字词,可以查字典,和同桌一起讨论得出结论,并将生字写在生字卡片上。

  3、教师检查并纠正学生读音上的错误。

  三、细读感悟

  1、图文结合,细读全文

  让大家齐声朗读第一句话,了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不同位置。

  设计如下的口头填空:青蛙坐在(),小鸟落在(),然后用课件展示青蛙和小鸟位置的图片。

  2、A:让学生自读剩下的课文,用不同的符号画出小鸟和青蛙对天空大小不同看法的句子。(这里让学生接触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的句子)。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B:接下来让同学比赛朗读小鸟认为天大和青蛙认为天小的句子,看谁读得好。通过比赛朗读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并理解“大话”和“无边无际”的意思。

  C:老师指导朗读青蛙和小鸟的对话,青蛙的话要用自信傲慢的语气,而小鸟的话要用劝告诚恳的语气。

  D:分角色朗读课文,再一次感受语气的不同。

  3、感悟第三次对话。大家齐声朗读。

  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A:引导学生思考: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

  B:动手实验:学生用纸筒看天花板,再说说看到的天有多大。学生做实验有感而发,言之有理即可。

  老师总结实验:其实我们用纸筒看天花板,和青蛙在井里看天是一样的。要想看到大的天花板,应该怎样做?就得摆脱纸筒的限制,把我们的视野放大,看得更远,见得更多。

  C: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是这只小青蛙的朋友,你会跟小青蛙说些什么呢?

坐井观天教案 篇四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比喻什么。

  3、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懂得课文“坐井观天”的字面意思和故事说明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

  理解青蛙和小鸟的对话,知道它们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四、教具准备:

  (青蛙、小鸟图片,小猴、苹果玩具各一个,青蛙和小鸟头饰,课文录音带。FLASH制作的CIA课件)

  五、教学时间:

  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生字新词,第二课时讲读课文。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引入。

  出示小鸟和青蛙图。谁能用小鸟和青蛙这两个词说一句话?谁能上来贴青蛙和小鸟图?

  小鸟会飞过哪些地方?(出示CAI,看小鸟飞过的草原、城市、田野、大海等处)让学生学小鸟飞。

  (

二)学习第一次对话

  1、学生自读课文2—7自然段。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分别抽学生读课文2—7段。指导朗读。

  3、让学生提出疑问。再读课文2—5段,边读边找答案。

  4、小鸟和青蛙到底争什么问题?(天有多大)(出示CAI,看小鸟和青蛙各自说的话)

  5、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读出惊奇的语气)

  6、小鸟又是怎样回答的?

  (

三)学习第二次对话

  过渡:青蛙相信小鸟的话吗?我们来看他们的第二次对话。 (出示CAI 动画)

  1、读、思:朗读它们的第三次对话。思考:那么远指的是多远?“大话”是什么意思?

  2、朋友,别说大话了!用怎样的语气读这句话?(不相信)(学生分别试读)

  3、连起来把青蛙说的两句话读一读。

  过渡:这是青蛙的观点,他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小鸟又是怎样认为的?(无边无际)

  [1]、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出示CAI)哪个小朋友能用无边无际说一句话?

  [2]、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出示CAI)仿照这个句子练习说话。

  出示实物:小猴(小猴可爱得很哪!)

  [3]、又出示实物:苹果。让学生分别按颜色、形状、香味,再让他们尝一尝苹果的味道,分别练习说话。(苹果……得很哪!)

  [4]、有感情地朗读它们的第二次对话。

  齐读。加上动作读。分角色读。

  (

四)学习第三次对话

  过渡: “他们到底谁对谁错?”“青蛙为什么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请带着这两个问题自学它们的第三次对话。(出示CAI)

  1、小朋友们,可以结合讨论学习。边学边思考。

  2、检查自学情况。

  它们各自争论的理由是什么?

  (1)他们谁对谁借?

  (2)青蛙为什么错?为什么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3)出示CAI:井壁。再做实验:把本卷成筒,用一只眼睛看上去,会看到什么。(学生用手比)

  (4)谁能用“一……就……”说话。(出示CAI)

  (5)抽读第三次对话。

  (

五)引导想象:

如果青蛙跳出井口,它会看到什么?又会怎么想,怎么说?

  (

六)齐读全篇课文。

再分角色读。分角色戴头饰表演。

  (七) 归纳寓意:

刚才我们仔细读了课文,讨论了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还看了几个同学的表演,在想想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教师帮学生归纳寓意。说得好,“坐井观天”这个成语就是用来比喻有些人看问题目光狭小,所以有限,还自以为是。这节课,我要送给大家一句话,就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坐井观天教案 篇五

  课时目标

  1、认识“沿、答”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哪”,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会写“井、观、渴、喝”4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懂、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前两次对话,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欣赏动画,进入新课的学习

  1、播放动画故事《坐井观天》,学生欣赏。

  2、板书课题:坐井观天。

  3、指导书写“井'和“观"。

  (1)指导“井'字:“井”字是独体字,在书写时找准接近横中线的“一”和接近竖中线的“|”的位置,就能把“井”字写好。

  学生独立观察,自己练写。

  (2)指导“观”字:汉字的美体现在“避让”上,你看“又”字作偏旁时,为了不影响到“见”字的书写,第二笔捺变点,“见”第一笔竖紧贴竖中线,下端过横中线,要写得内紧外松。

  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4、提问: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青蛙、小鸟)

  5、导入:这个故事内容浅显易懂,老师相信大家自己就能读正确、读流利、读明白,但里面藏着的道理需要我们好好思考。今天我们就借助“学习单”这位老朋友,一起来看看故事里藏着一个什么道理。

  二、合作学习,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读课文5分钟,完成“学习单”第1题。

  把课文认真读了( )遍,全文一共有( )个自然段。

  2、同桌合作读,每人一个自然段,完成“学习单”第2题的“评价”。

  3、学生拿岀词语卡片,自己练习认读,遇到不会的字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4、同桌互测,完成“学习单”第3题。

  同桌合作,能读正确的词画“√”,暂时不能读正确的词画“O”。

  (1)要求:同桌如果有不会读的词语,请你想办法教会他,如果两个人都不会,就举手示意老师。

  (2)教师相机巡视,关注哪些词语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有针对性地解决。

  预设:

  “井沿”:请学生找一找插图中的“井沿",说一说还知道生活中哪些“沿”。结合图画和生活实际,认识“沿”。

  “喝”和“渴”:请学生说一说有什么办法记住这两个字。可以通过比较记忆、编口诀记忆、看图记忆等方式加以区分。

  5、开展游戏活动,巩固认字。

  (1)字卡游戏。学生问学生答,如,一位学生问:“井沿”的“沿”在哪里?学生举起字卡回答:“井沿”的“沿”在这里。

  (2)踩地雷游戏。一位学生选择一个字卡给全班同学看后,请另一位同学猜。猜的同学问:“地雷地雷是X吗?”如猜的不对,全班同学一起回答:“地雷地雷不是X。”则猜的同学继续猜。如果猜对了,全班同学一起回答:“地雷地雷就是X,轰!”则该同学游戏结束,换下一人。

  设计意图:

  通过合作的方式了解学生识字的学情基础,为教师的教学提供较为准确的起始点。

  三、分角色朗读,读懂对话

  1、默读课文第二至七自然段,完成“学习单”第4题。

  课文中青蛙和小鸟的对话很多,我能把青蛙说的话用"直线"标出,把小鸟说的话用"﹏﹏﹏"标出。

  我发现,青蛙和小鸟一共有()次对话。

  2、课件出示第一次对话,谈话:像这样一问一答为一次对话。请你数一数,青蛙和小鸟一共有几次对话?

  3、同桌分角色,一人读青蛙的话,一人读小鸟的话,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4、指名一组同学读第一次对话。

  (1)要求:请你边听边在插图中圈出青蛙和小鸟的位置。练习表达:青蛙在(),小鸟在()。

  (2)课件出示:"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谈话:小鸟的回答比较长,这句话中有三个逗号,同学们在读时不要着急,遇到逗号就稍微停顿一下再接着读。

  (3)引导想象:小鸟飞过了,飞过了,飞过了,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小鸟飞过了这么多地方,看得出,天——真大呀!

  5、指名一组同学读第二次对话。

  (1)引导思考: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青蛙为什么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2)指导学生亲身感受:把书卷成筒,感受从筒中看天花板和直接看天花板有什么不同。

  (3)引读:青蛙不相信小鸟说的话,他说——(指名读句子)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青蛙非常怀疑小鸟说的话,他说——(指名读句子)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指导朗读:当我们不相信、怀疑的时候,语调自然就会上扬。

  (4)引导学生学习“无边无际

  ①提问:“无边”和“无际”是近义词,请你猜一猜,“际”是什么意思?

  ②提问:在你心中,除了天空,还有什么是“无边无际"的?

  (5)引导学生学习多音字“哪”。提问:你能发现这两句话中的“哪”有什么不同吗?

  “你从哪儿来呀?"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6、指名一组同学读第三次对话。

  (1)指导朗读,读出青蛙的自以为是。教师启发读:哪些词突出了青蛙的自信,你能读出来吗?

  预设:天天、一……就……、不会。

  (2)启发思考:第三次对话,青蛙和小鸟都是笑着说的,他俩的笑一样吗?

  预设:青蛙的笑是自以为是的笑,而小鸟的笑是无奈的笑。

  (3)同桌讨论:青蛙和小鸟的说法为什么不一样?

  四、自主观察,练写“喝”和“渴”

  1、教师出示本课要写的两个字“喝”和“渴”,提问:仔细观察、比较这两个字,在书写时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先自己说一说,再和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两个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左窄右宽,“人”的末笔捺改点,先写“人”,再写竖折。不同点:“渴”字头齐脚不齐;“喝”字头不齐脚不齐,“口”要写得高且小。

  3、教师范写,学生练写,师生互评。

  4、学生自主用这两个字组成词语,再写下来。

坐井观天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随文识字,随文理解和掌握“井沿大话弄错无边无际”等词语,识字“沿际”,学习把反问句改成肯定句。

  2、正确、流利、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研读青蛙和小鸟的对话,理解他们不同观点的原因,从中明白道理。

  4、展开想象把故事讲给父母听。

  教学重点:

  1、随文识字,随文理解和掌握“井沿大话弄错无边无际”等词语,识字“沿、际”,学习把反问句改成肯定句。

  2、正确、流利、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研读青蛙和小鸟之间的对话,理解他们不同观点的原因,从中明白道理。

  2、展开想象把故事讲给父母听

  教学方法:

  新授讲解法读书指导法示范演示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青蛙、小鸟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课

  1、利用数字教材播放动画《坐井观天》,这个故事。

  2、学生观看,思考:这个故事讲了谁和谁的故事?

  3、同学们,喜欢这个故事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吧!板书课题。

  4、理解课题和教学生字“观”,动画播放“观”的笔顺,引导学生批注“观”及课题的意思。

  5、理解语言:这是一则寓言故事,什么是寓言呢?课件出示,教师解释。

  二、利用优学派课前检测预习情况

  1、课件:小青蛙过河,认读生字。(给读得好的同学点赞鼓励)

  2、课件:我会读。

  3、课件:找朋友。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完成任务。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出自然段,用“直线”画出青蛙说的话;用“﹏﹏”画出小鸟说的话。

  (3)想一想,青蛙和小鸟之间一共有几次对话。

  2、检查初读情况。

  (1)课件出示已标出的自然段,让学生对照。

  (2)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3)回答问题:说说故事讲了谁和谁之间的什么事?它们在争论什么?青蛙和小鸟之间一共有几次对话?

  三、感悟对话,角色朗读,领悟寓意

  1、学习第一自然段,借助课件理解“井沿”。

  2、学习第一次对话。

  (1)指名读课文第2-3自然段。

  (2)重点理解“一百多里”,这“一百多里路”,小鸟都飞过哪儿呢?课件出示,引导学生说话。

  (3)教学“渴”及“喝”两个生字。

  (4)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请男孩子扮演小青蛙,女孩子扮演小鸟。

  3、学习第二次对话。

  小鸟说它飞了一百多里,又累又渴,青蛙信吗?

  (1)指名读青蛙说的话,理解“大话”(就是不切实际,夸张的话)引导学生批注意思。

  (2)课件出示,比较句子。

  a。“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b。“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标点,语气不同

  第二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谁来说一说?

  (3)教学反问句,谁来说一个反问句。

  (4)小鸟又是怎么说的呢?指名读小鸟说的话。

  (5)重点理解“无边无际”生活中你都见过那些“无边无际”的事物?课件出示填空、草原、大海等图片,引导学生说话。

  (6)引导学生把握角色朗读

  4、学习第三次对话。

  (1)指名分角色朗读。

  (2)理解青蛙和小鸟的“笑”(小组讨论交流:青蛙:取笑小鸟的夸张,误认为小鸟弄错了。小鸟:取笑青蛙自以为是。)引导学生批注“笑”的意思。

  (3)青蛙为什么会有这种观点呢?

  (4)引导学生把书卷起来,做成纸筒,捂住一只眼睛看黑板,体验青蛙的感受。你喜欢故事中的谁?

  (5)引导全班分角色朗读。

  四、展开想象,续编对话

  1、组织小组合作续编第四次对话:青蛙如果真的跳出井,他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

  五、总结全文

  1、组织学生讨论:在这则寓言故事中,你认为谁错了?错在哪里?你明白了什么?

  2、引导学生谈谈从这个故事中获得的启发,相机点拨,让学生体会“坐井观天”中蕴含的道理。

  六、课堂练习

  1、根据画线部分的意思选择词语(截屏反馈)。

  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河沿

  (1)小鸟说:“天很大,大得看不到边际。”()

  (2)一只青蛙坐在井里看天。()

  (3)朋友,你言过其实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4)我站在小河的边上,看到鱼儿游来游去。()

坐井观天教案(最新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