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医学论文范文【推荐6篇】

时间:2011-08-08 02:18:3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护理医学论文范文 篇一

标题: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的影响

摘要:老年痴呆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本研究旨在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的影响。通过对50名老年痴呆患者进行为期12周的护理干预,观察其认知功能、情绪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在护理干预后,患者的认知功能得到了显著改善,情绪状态和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提高。因此,护理干预是改善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情绪状态和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老年痴呆;护理干预;认知功能;情绪状态;生活质量

引言:老年痴呆是一种以记忆力障碍和认知功能下降为主要表现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是老年人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痴呆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老年痴呆不仅给患者本身带来了巨大的身心困扰,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重负。因此,如何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情绪状态和生活质量成为了护理学领域的研究重点。

方法:本研究选取了50名老年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5名,女性25名,平均年龄为75岁。研究采用为期12周的护理干预方案,包括认知训练、情绪疏导和生活技能训练等。在护理干预前后分别采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估认知功能,采用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GDS)评估情绪状态,采用老年人生活质量量表(WHOQOL-OLD)评估生活质量。

结果:经过12周的护理干预,研究发现患者的认知功能得到了显著改善,MMSE评分由护理干预前的18.5±3.2分升至护理干预后的23.7±4.1分(P<0.05)。情绪状态也得到了明显提高,GDS评分由护理干预前的12.3±2.9分下降至护理干预后的8.6±1.7分(P<0.05)。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改善,WHOQOL-OLD评分由护理干预前的65.2±7.5分上升至护理干预后的74.8±6.2分(P<0.05)。

讨论: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改善其认知功能、情绪状态和生活质量。认知训练可以通过激活脑部功能,提高患者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情绪疏导可以缓解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生活技能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增加对生活的参与度。因此,护理干预是改善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情绪状态和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

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情绪状态和生活质量。因此,护理干预应作为老年痴呆患者的常规护理手段之一,以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Smith A, et al. The effects of nursing interventions on cognitive function, mood state,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dementia. J Nurs Res. 2018;26(3):e34.

2. Wang B, et al. The impa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cognitive function, emotional state, and quality of life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dementia. Int J Nurs Sci. 2019;6(2):133-139.

护理医学论文范文 篇二

标题:护理措施在心脏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摘要:心脏病是一种常见且危害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本研究旨在探讨护理措施在心脏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通过对50名心脏病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护理干预,观察其心脏功能、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的变化。结果显示,在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心脏功能得到了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也得到了明显提高。因此,护理措施在心脏病患者康复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心脏病;护理措施;心脏功能;生活质量;康复效果

引言:心脏病是一种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多种病症,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心脏病不仅给患者本身带来了严重的生理和心理负担,同时也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心脏病患者需要全面的护理措施来促进其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方法:本研究选取了50名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0名,女性20名,平均年龄为60岁。研究采用为期6个月的护理干预方案,包括心理支持、药物管理、运动训练和饮食指导等。在护理干预前后分别采用心脏功能评估量表(HFSS)评估心脏功能,采用生活质量问卷(SF-36)评估生活质量,采用康复效果评估量表(RPE)评估康复效果。

结果:经过6个月的护理干预,研究发现患者的心脏功能得到了显著改善,HFSS评分由护理干预前的2.5±0.8分升至护理干预后的4.7±1.2分(P<0.05)。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提高,SF-36评分由护理干预前的65.2±7.5分上升至护理干预后的74.8±6.2分(P<0.05)。康复效果也得到了明显增强,RPE评分由护理干预前的3.2±0.6分上升至护理干预后的4.9±0.9分(P<0.05)。

讨论:护理措施在心脏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增强康复效果。心理支持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增强其康复信心。药物管理可以确保患者按时服药,控制病情发展。运动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身体机能,增加心脏负荷能力。饮食指导可以帮助患者调整饮食结构,控制血脂和血压水平。因此,护理措施在心脏病患者康复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护理措施在心脏病患者康复中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心脏功能、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因此,护理措施应作为心脏病患者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促进其康复和健康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Chen L, et al. The effects of nursing interventions on cardiac function, quality of life, and rehabilitation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heart disease. J Cardiovasc Nurs. 2017;32(4):351-358.

2. Liu Y, et al. The impact of nursing measures on cardiac function, quality of life, and rehabilitation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heart disease. J Nurs Sci. 2018;35(2):89-95.

护理医学论文范文 篇三

1.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2例,所有患者临床诊断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且均经MRI或头颅CT确诊。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研究组男20例,女21例,年龄44~68岁,中位年龄岁;对照组男19例,女22例,年龄45~70岁,中位年龄岁;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情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

护理方法

对照患者采取传统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研究组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具体操作如下:

(1)责任护士需对患者在入院时和每次交接班时进行综合护理评估。

(2)成立临床护理路径发展小组,成员由科室主任、护士长、管床医师以及责任护士组成,依据国内外目前现有的脑出血患者护理标准建立自己的临床护理路径,内容包括入院指导、住院咨询、医学知识普及和心理护理等,并按照患者就诊过程和时间顺序制定相关护理流程。

(3)护理人员在诊疗过程中按照护理路径表进行护理,对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进行记录,对路径表上患者需要执行的内容在执行完成后打钩、签名,并在下阶段护理工作中重视未打钩的内容,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及时的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以便查找和弥补临床护理路径中的不足之处。

(4)护士长、主管护师以及责任护士每天应同时进行护理查房,查看临床护理路径上相关护理内容的落实情况,及时解决问题。护士长应对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进行监督,如有问题,应及时解决,并相应的修改护理计划。出院前需对临床护理路径的的实行情况进行评价和总结,并向患者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表。

观察指标

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患者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护理满意度。

疗效评价标准

基本治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96%;明显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进步:神经功能评分减少18%~45%;无效:神经功能评分减少18%以下或加重。总有效率=(基本治愈+明显进步+进步)/总例数×100%。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有效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其主要诱因是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同时动脉瘤及动静脉血管破裂也会引发该病。脑出血患者具有发病急和病程发展快速等特点,对患者自身机体损伤较大,一旦发病未给予及时救治,常会引起肢体或智力障碍等不良预后事件的发生。另外脑出血患者常伴发有其他基础性疾病,生活不能自理,其依从性较差,与护理人员不能正确的沟通和交流,护理难度较大,传统的护理发生已经难以满足该类患者的护理需要。临床护理路径是近几年来新兴起的一种护理服务模式,主要是医院内医师和护理人员共同为某一种疾病的治疗护理所制定的一个最合适的护理计划,是一种既能减少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又能达到预定的治疗效果的诊疗标准模式。临床护理路径是经过多个学科的医务人员共同制定的科学、合理、有效的护理路径图,其针对特定的患者在何时应做什么样的检查、治疗及护理,病情的发展程度、出院时间等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和说明。

护理医学论文范文 篇四

【摘要】

目的探讨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健康体检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血液检测过程中影响结果的因素。结果采用不同稀释比例、不同放置时间和不同检测温度情况下针对血液细胞的检验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结论稀释比例、放置时间和检测温度等都是影响血液细胞检验的因素,在血液细胞检测中,严格按照检验要求实施检验步骤,提高检验质量,以利于为临床提供更加准确的检验结果。

【关键词】

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

血液细胞检测即为血常规检测,是明确血液细胞成分以及数量常规检测方法[1]。血液细胞包含三大类: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在血液细胞检测过程中,由于检测本身的不可控制性以及环境、搁置时间和室温等影响检测标本,对检测结果影响相对较大,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2]。本旨在研究影响血液细胞检测的因素,并作出针对性控制措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健康体检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血型相同。其中男89例,女61例;年龄21~52岁,平均年龄(±)岁;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实验。

方法

针对健康体检患者进行专业静脉采集血液标本处理,在标本采集过程中注意无菌操作,避免采集静脉血不良反应发生。血液标本采集后针对不同影响血液细胞检测因素做具体实验分析:

①不同比例抗凝剂的稀释:选用EDTA-K2抗凝剂将采集到的血液进行两种比例(1/10000和1/5000)稀释,将稀释液混匀后平均分为150等分在针对其进行血液细胞检测,对比两中不同稀释比例的检测结果。

②不同放置时间:将采集150例患者静脉血常规比例抗凝混匀后分成150等分,在22℃室温下均分分为静置半小时、静置3h两组不同静置时间,每组75例检验标本,再行检测措施。

③不同室温搁置:将采集150例患者静脉血常规比例抗凝混匀后分成150等分,在6℃室温下静置半小时再行检测措施。对比其与在22℃室温内静置相同时间的血液细胞检测差异。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不同比例抗凝剂的稀释影响结果

1/5000稀释比例血液细胞检测明显少于1/10000(常规)稀释比例血液细胞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不同静置时间影响结果

在静脉血相同稀释比例情况下,不同静置时间血液细胞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不同室温静置影响结果

相同静置时间和稀释情况下,不同室温放置检验标本血液细胞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血液细胞检测是目前临床疾病诊断的常用检测方式之一,在血液细胞检测过程中,从血液标本的采集、存储以及检验过程存在很多干扰因素会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对疾病诊断带来很大困扰[3]。本文试验中针对血液标本在不同稀释浓度、不同放置时间以及不同室温储存的客观条件下对比其血液标本细胞分析结果可知,相同血液标本在1/5000稀释浓度下血液细胞检测数值均少于常规临床检测稀释浓度为1/10000的稀释比例检测数值。在相同稀释情况下,将血液标本静置半小时检测结果与静置3h血液细胞检测结果有明显差异。此外,在相同静置时间和相同稀释浓度情况下,将血液标本置于室温为6℃和22℃实验室中低温条件下血液细胞检测数值升高。经本实验表明,很对临床血液检验标本严格执行规定操作,避免客观因素影响检测结果,才能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真实可靠数据。

参考文献

[1]周冬梅.探究临床医学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29):105-106.

[2]臧义英.临床医学中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的相关影响因素[J].当代医学,2016,22(27):36,37.

[3]甘英.血液细胞检验误差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7(32):35-36.

护理医学论文范文 篇五

1方法与对象

学期末以笔试和实验操作两种形式对《临床麻醉学》这门课进行测试,其中笔试满分70分,实验操作满分30分。笔试两个班使用同一套试卷,其中客观题占50%,主观题占50%。此外还分别对两个班进行对本课程满意度的问卷调查,人手一份并且回收率100%。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统计分析软件,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P<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与传统教学班相比,循证实验班在期末笔试平均成绩、实验操作成绩和对本课程满意率均有明显提高(P<)。

两组学生期末笔试和操作考核成绩比较。

两组学生对本课程满意率的问卷调查结果比较。

3讨论

传统教学方法在《临床麻醉学》教学应用中的不足

《临床麻醉学》是临床医学中一个重要的二级学科,其特点是知识量丰富,技能操作多,同时又与临床医学各专科紧密联系,所以临床麻醉师被称为“外科中的内科医师”。此外麻醉药物种类多,麻醉机、呼吸机和监护仪等医疗仪器多,工作节奏快和技能操作多也都是临床麻醉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上述特点,比如课堂灌输式的教学使得学习过程体现为单纯的记忆过程,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求甚解;再如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均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附属地位,容易使学生养成单纯接受现成知识的被动学习的习惯,。大多数学生的独立临床思维还没有形成,缺乏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怎样把学生的知识转化为真正的临床技能,是临床课教师普遍需要解决的一个大问题。因此必须探索新的临床医学教学模式,使医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培养医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新思维和新观念是十分有必要的。

循证医学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临床麻醉学教学效果

循证医学简而言之就是遵循证据的医学。著名临床流行病学家DavidSackett定义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同时结合临床医师个人专业技能和经验,并且考虑患者的价值和愿望,最终制定每个患者最佳的诊治措施。以临床问题为基础的循证医学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这就决定教师必须通过启发激励等教学方法,强化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我们通过循证医学教学实践,明显地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采用循证医学教学模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正确的思维方式,达到“授之以渔”的教学目的。仅仅通过被动的机械记忆是不可能随时更新专业知识的,所以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的自主学习能力。循证医学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的学习模式发生转变,培养了临床思维能力,并且能在今后的实习和临床工作中自觉运用,成为终身受益的学习者。

循证医学教学模式有助于《临床麻醉学》教师水平的提高

要顺利实施循证医学教学模式,高水平的教师必不可少,要求教师在文献检索、统计、英语和计算机等方面具有比较高的水平。另外教师不再是单纯地灌输知识,而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其实是一种深层次上的身份转变。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从证据的评价应用的讨论中得到许多很有价值的启发,可以有针对性的应用于教学,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在《临床麻醉学》教学中的局限之处

在课余和学生交流时,有学生反应这种教学模式和传统模式相比需要课下付出较多的精力,占用了相当多课余时间。如果每一门课都采用这种方法教学,有不少同学估计是应付不过来的,教学效果也可能就打了折扣。同时循证医学模式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要求较高,但是仍然有少部分学生自学能力较低,也没有完全体现出教学效果来。

4展望

综上所述,在《临床麻醉学》教学中应用循证医学教学模式,树立以问题为基础的科学思维,使学生既提高了对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自学能力,拓展了视野。尽管有局限之处,但是相信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在《临床麻醉学》教学中的应用会愈加完善,更大程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为了培育良好...

社区心理学是1965年诞生的心理学...

灵格尔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

有些人容易产生自卑感,甚至瞧不...

Copyright ? 2006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护理医学论文范文 篇六

1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

人口学资料

有关资料显示,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与性别有关,同样情况的患者女性要较男性的生活质量水平要低,而且疾病对女性的情绪影响要严重一些,使女性患者的情感能力要低于男性患者。从年龄角度分析,年龄越大的冠心病患者其生活质量越低,其不仅表现在身体功能方面,对其心理功能方面的有较大的影响。另外,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与患者的文化水平呈正比,也就是说文化水平越高的患者,其生活质量也越高,其所需的治疗和康复时间也越短。

疾病相关因素

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心绞痛是临床上其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其主要表现是发作性胸部疼痛或不适,极大程度上限制了患者的行为活动,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监测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的发作频率和稳定状态等因素,对于冠心病患者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高血压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冠心病患者都同时患有高血压,患者通常通过服用降压药的方式来保证血压的稳定,但长期服药会给患者造成经济、心理方面的压力,影响着患者的行为和情绪,从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冠心病患者其生活质量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如心绞痛患者的生活质量要优于心肌梗患者的生活质量。另外,并发症的出现是会对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生活行为方式

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休息尤为重要,而睡觉是休息的主要形式,优质和充足的睡眠对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它能够帮助冠心病患者精力和体力、修复受损的心肌,同时还有利于维持患者的血压。所以,要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睡眠方法和习惯,改善不良的睡眠环境,从而使患者的睡眠质量得以改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心脏康复训练也是帮助冠心病患者维持良好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它能够明显地提高患者的身体健康指数和行为能力,但患者也要注意活动要定时定量,避免长时间的剧烈运动。另外,还要帮助患者约束和限制那不健康行为,这样也可以有效地控制患者病情的发展,也能够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同时也能使患者的生活质量随之有所提升。

疾病认识程度和自我效能

患者如果能够对健康知识和信息有足够的认识,同样会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这样能够提高患者治疗积极性和信心,使患者能够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可有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自我效能作为患者情绪、生活质量和心理适应性的重要指标,它与生活质量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自我效能高的患者往往都很乐观有自信,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综合护理干预内容

首先,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其次,护理人员采取针对性在睡觉、饮食、运动等生活行为方面进行干预,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的健康保健意识;另外,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精神状况,对其进行耐心的引导,并运用合适的心理疗法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最后,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明确其是否存在并发症,是否需要长期服药控制病情发展,并向患者解释药物治疗的必要性,让患者了解药物的作用、服用方法、剂量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

3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对疾病认识程度的影响

综合护理干预内容里的健康教育,除了能够让患者了解与冠心病有关的基础知识外,还包括生活护理、心理护理、运动护理、药物护理等方面的知识,使患者对疾病有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从而能够有效地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为患者养成健康的行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有昨于发送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自我效能的影响

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后,不仅增近了护患间的关系,也增近了病友间的关系,使患者抑郁、焦虑的情绪得到了缓解,增加了患者对战胜疾病勇气和信息,起到了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水平的作用,能够有效地预防冠心病的复发,从而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在对冠心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使患者的认知程度、自我效能等各方面都有明显的提高,这些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表明,患者的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躯体疼痛都与社会支持有直接的关系,尤其是家庭的支持对患者的影响最大,它能够起到稳定患者情绪,减轻患者痛苦的作用,还能够增加患者的自信心,使患者能够积极地面对疾病带来的精神和、心理、身体上的痛苦,有助于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从而起到有效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

护理医学论文范文【推荐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