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对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论文【优质3篇】

时间:2013-05-09 02:45:3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城镇化对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论文 篇一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经济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和挑战。本文将探讨城镇化对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就如何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城镇化对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首先,城镇化带来了劳动力的流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这有助于缓解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问题,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其次,城镇化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趋向多元化和服务化,农村经济逐渐从传统的农业经济向现代农业、农村工业和现代服务业转变,提高了农村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再次,城镇化也促进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包括道路、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然而,城镇化对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首先,城镇化加剧了农村资源的流失和环境污染问题。大量农村劳动力的流失导致农村土地的闲置和农业生产力的下降,还可能引发土地托管和农村土地流转的问题,进一步加剧了农村资源的流失。其次,城镇化加剧了农村社会问题,包括农村老龄化、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等,这些问题对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应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其次,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农村地区的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水平,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和老年人的关注和保护,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农村社会问题。

总之,城镇化对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但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我们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农村与城市的协调发展。

城镇化对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论文 篇二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经济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和挑战。本文将探讨城镇化对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从农村土地利用、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等方面提出相关观点。

首先,城镇化对农村土地利用产生了重大影响。城镇化促进了农村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的规模经营逐渐增加,农村土地利用效率得到提高,有利于提高农田的产出和农民的收入。同时,城镇化还带动了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如农村旅游、农村电子商务等,有效利用了农村土地资源,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来源。

其次,城镇化对农村农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城镇化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地区的劳动力供给减少,农业生产方式由传统的人工劳动向机械化和智能化转变,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同时,城镇化也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农村地区的农业逐渐向高附加值、绿色、有机的方向发展,提高了农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然而,城镇化对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挑战。首先,城镇化加剧了农村劳动力的流失问题。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导致农村劳动力供给减少,农业生产力受到一定的制约。其次,城镇化加剧了农村资源的流失和环境污染问题。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土地的闲置和农业生产力的下降导致农村资源的流失,同时也带来了土地托管和农村土地流转的问题,进一步加剧了农村资源的流失和环境污染。

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应加强农村土地管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其次,应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农业生产力和质量。同时,还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地区的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水平,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总之,城镇化对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我们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农村与城市的协调发展。

城镇化对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论文 篇三

城镇化对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论文

  从历史经验我们可以得出,城镇化,是我们人类不断发展之后的必然选择,也是通往国家现代化的其中一把钥匙。归根结底,城镇化的过程,其实就是生产方式由农业转移到工业的一个过程,从本质上说,这种在生产或生活方式上产生的变化,都是人口在变化。深入地讲,城镇化不只是由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的转移,更是指随着空间结构布局的变化资源配置的合理调整,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1城镇化与我国农村经济现状

  1.1城镇化与城市化

  从本质上讲,城市化与城镇化均翻译于一个外来词,即urbanization,学术上讲是没有区别的。而在我国的语境里,城镇化与城市化在自由度上有所不同,城市化指农村居民自由迁徙到自己想要居住的城市中去,中心城市不断扩张,吸纳吞并周边城市,形成一个更大的城市;城镇化指农村居民就近城市化,推广小城镇的遍地开花。

  1.2农村城镇化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城镇建设成效明显,城镇化总体处于快速稳步上升阶段。我国城市建成区面积日益扩大,交通、环境等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力度加大,成果显著,城镇人口容量增大,城镇现代化水平也逐步提高。现如今我国各大中城市加大力度建设工业园区,大力发展产业,力求进一步缩小工业化率与城镇化率差距,城镇体系日益完善,布局日趋合理。2017年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我国乡村常住人口5897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3

73万人,城镇常住人口达7929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182万人,城镇化率为57.35%。全国人户分离人口2.92亿人,比上年末减少203万人,其中流动人口2.45亿人,比上年末减少171万人。

  1.3农村经济现状

  近些年,中国农村经济不惧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保持积极向上的走势。在农产品方面,由于国家加大对农业生产扶持力度的政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中国农业连续增产。但农产品价格上涨给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增添了更多压力;在乡镇企业与农民工工资方面,近年来农民工工资较大幅度上涨,中国农村经济正在步入劳动力短缺特别是技术工人短缺的阶段;在流通方面,连锁化“农家店”覆盖扩大,逐步形成起一个城区配送中心为树干、乡镇店为树枝、村级店为树叶的现代流通网络,但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制约更为突出。总之,农村经济呈现积极向上的发展趋势,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农村经济建设还需继续放在国家经济建设的首要位置。

  2城镇化对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2.1城镇化对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影响

  城镇化的大力推进,有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进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1.1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城镇化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村人口就业率的提升起到了促进作用。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由于不断增加的城镇建设需求,农村土地的人均占有量日益减少。不过对于农村特色产品的加工,出现了新的就业形势与大量的就业机会,农民在失去土地之后有了新的就业选择,这些就业岗位可以缓解一定的就业压力,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就业,推进了农村劳动力非农化的进程,收入水平也随之得到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2.2扩大农产品消费市场,提升农业生产能力。从历史发展经验得知,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的结果,不仅是城镇人口增加,规模扩大,还会扩大农产品消费市场。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随着农村转移人口就业问题的解决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追求,即对农产品的质量、品种和数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顺应农产品需求水平不断上升的趋势,农业部门势必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大产量,改进技术,提升农产品的各项指标,进而不断提升农业生产能力。

  2.2.3扩大城市内需,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民的就业问题得到解决,收入水平得到提高,进而消费与需求水平也随之加大,农民旧的生活观念产生变化,打破传统的消费思想树立起新的消费观念,这样的改变,使得城市农村内需不断扩大,人们利用起这些需求,顺应形势发展生产,从而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2.4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城镇化发展进程的推进过程中,不仅提高城镇需求,增加农民就业率,同时,还指引着农村产业结构从分散化结构向着规模化结构进行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之中,作为农村城镇化发展的主力部队,农村私营企业在原有的基础上,极大改进了农业的生产方式和生产结构,使得农村产业的竞争力得到不断的提升,带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2.2城镇化对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消极影响

  我国的城镇化过程主要是农村人口和农村土地的城镇化,它的发展推进并不仅仅为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促进作用,而同时也在一些方面产生出消极影响。

  2.2.1大量土地被占用,农业资源严重流失。我国农村人口数量巨大,人均土地、农业资源都有限。而我国传统的城镇化建设致力于建设基建工程,力图打造起富强发达的“现代化大都市”,需要征用大量土地资源,使得农业资源短缺现象更加严重。

  2.2.2城镇化建设滞后,拉动农业部门作用有限。就目前数据来看,我国城镇化建设情况依然滞后于世界其他国家。2017年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我国乡村常住人口减至58973万人,较上年末减少1373万人,城镇化率为57.35%,城镇常住人口达到79298人,较上年末增加2182万人。仍落后于世界整体的城镇化进程。城镇化建设的滞后,使得城镇市场需求不足,农业发展的拉动作用无法很好地体现出来。

  2.2.3农民就业问题未完全解决。城镇化发展征用大量农用地,农民人均占有土地量下降,耕地资源有限,这需要农民走进城市就业,由传统农业转向二三产业寻求新的工作机会。而目前来讲,我国城镇化建设水平依旧处于滞后状况,无法提供出足够多的就业机会使得所有失去土地的农民都成功进入城市,使得仍然有着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剩余未能妥善安置,农村劳动力转移难、就业难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并未得到完全解决。

  3城镇化过程中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在我国农村城镇化过程之中虽然当前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城镇化依然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针对现实中出现的问题,应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

  3.1培养农民综合文化素质

  培养农民综合文化素质指对农民文化水平、科学技术、就业创业能力以及管理能力等多种素质方面进行培养,从而提升农民的个人综合能力。作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撑部分,农民这一生产主体所具有的综合文化素质的高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农村经济能否很好地可持续发展。

  3.2合理规划城镇布局

  农村城镇的规划,必须注重整体协调发展,而不是只着眼于单个城镇的发展,在小城镇的数量、规模和功能定位上,各地政府要认真把握,科学合理规划城镇布局,合理配置资源,因地制宜,构建个性化城镇。注重发展建设城镇第二、第三产业,保证农村劳动力能够更好地从第一产业向着第二、第三产业方向转移,解决农民就业问题,优化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

  3.3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当前,在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环境问题,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十分重要。在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传统的种植方式向着先进的生产技术方向演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在这同时必须要注意环境保护。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得到协调,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小结

  城镇化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刺激了农业生产能力提升;缓解了部分农村人口的就业率;扩大了城市内需;优化了农村的产业结构,促进了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也为农村发展带来弊端:耕地资源的短缺、农村综合资源减少、劳动力资源流失等诸多方面产生负面影响等等。因此,在加快城镇化发展时应注意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劲松.农村城镇化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和出路[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02).

  [2]易伦.论城镇化建设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J].商情,2013(25).

  [3]李杰.城镇化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经营管理者,2014(13)

城镇化对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论文【优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