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室总结(精彩4篇)

时间:2018-04-09 08:42:2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消毒供应室总结 篇一

消毒供应室是医疗机构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医疗机构的感染控制和患者的健康安全。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对消毒供应室进行了总结和改进,以提高其工作效率和质量。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首先,我们对消毒供应室的操作流程进行了优化。我们建立了一套严格的操作规范,明确了每个环节的具体操作步骤和要求。同时,我们加强了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监督,确保他们能够正确执行操作规范。此外,我们还引入了一些新的设备和技术,如自动消毒器和无菌包装材料,以提高消毒效果和操作便捷性。

其次,我们加强了消毒供应室的管理和监督。我们成立了一个由负责人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消毒供应室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和监督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计划和目标,并定期进行评估和检查。同时,我们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对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进行全面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第三,我们加强了与其他部门的协作和沟通。消毒供应室是一个与其他部门紧密联系的环节,我们与临床部门、感染控制科等部门加强了沟通和协作,共同制定和改进消毒流程和标准。我们还与供应商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和采购新的消毒设备和材料,以满足医疗机构的需求。

最后,我们注重了消毒供应室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我们通过内部培训、宣传展板和宣传册等形式,向医务人员和患者宣传消毒供应室的重要性和工作成果。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患者的宣导和教育,提高他们对消毒供应室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参与度。

总的来说,通过对消毒供应室的总结和改进,我们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成效。消毒供应室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提高,医疗机构的感染控制和患者的健康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然而,我们也清楚地意识到,消毒供应室的工作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消毒供应室的工作水平,为医疗机构的发展和患者的健康服务做出更大的贡献。

消毒供应室总结 篇二

消毒供应室是医疗机构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医疗机构的感染控制和患者的健康安全。近期,我们对消毒供应室进行了总结,发现了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首先,我们发现消毒供应室的工作流程有些繁琐。在消毒供应室的操作过程中,涉及到多个环节和程序,需要多次操作和检查。这不仅增加了工作的复杂性和耗时,也增加了出错的可能性。因此,我们计划对消毒供应室的工作流程进行优化,减少操作环节和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其次,我们发现消毒供应室的设备和器具存在一些老化和损坏的情况。由于长时间的使用和维护不当,部分设备和器具已经出现了性能下降和故障的情况。这不仅影响了消毒效果,也增加了操作员的工作负担。因此,我们计划对消毒供应室的设备和器具进行维修和更换,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使用。

第三,我们发现消毒供应室的管理和监督存在一些不足。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对消毒供应室的管理和监督不够重视,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这导致了一些操作不规范和不合理的情况的出现。因此,我们计划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和监督体系,加强对消毒供应室的日常管理和巡检工作,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工作质量。

最后,我们发现消毒供应室的宣传和教育工作不到位。消毒供应室是一个与医务人员和患者直接接触的环节,但是很多人对其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了解不够。因此,我们计划加强对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宣导和教育,提高他们对消毒供应室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参与度。

综上所述,通过对消毒供应室的总结,我们发现了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我们将采取相应的措施,优化工作流程、维修设备、加强管理监督和加强宣传教育,以提高消毒供应室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为医疗机构的感染控制和患者的健康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消毒供应室总结 篇三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临床工作的总后勤。它负责临床一线的各种器械、敷料等卫生材料的消毒供应工作。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病人的安危和医护质量,更有甚者会影响医院的声誉。所以,我院无论在硬件,还是在软件方面都采取了有效的管理措施,以杜绝医院感染的发生。

  健全的领导管理体制

  我院消毒供应室由分管护理的副院长直接领导,由护理部及院内感染科进行业务指导及监督检查工作。科内配有一名质量监督员和一名院内感染小组成员,协助护士长搞好各种医疗用品的质量检查工作。科内人员本应分工明确,但都互帮互助,形成一整套完整的领导管理体制。

  高标准的硬件设施建设

  严格按照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的要求,在建筑方面做到了最合理的建设。该室位置远离污染源,又接近临床科室,处于相对独立、无污染的区域。室内三室划分明确,严格区分为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采取强制通过方式,形成由“污-净-无菌”的运行路线,做到人流物流不交叉逆行。地面、墙面、屋顶光滑,采用安置墙,水磨胶地面,便于冲刷和消毒,做到无尘埃脱落。室内还配有通风净化设备、冷热水装置、紫外线消毒设施,购置了先进的脉动真空压力消毒器,杜绝了因设施陈旧造成的院内感染。

  有效的质量监控标准

  医疗用品及人员配置质检标准;护理部合理配置人力资源,选用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的人员到供应室。由护理部及医院感染科定期到科内进行业务指导及监督检查工作。科内每月对工作人员进行“三基”知识考试,定期学习院内感染知识,提高工作人员的消毒隔离意识,严格各项技术操作规程,防止因人为因素造成的院内感染流行。各种医疗用品的分类清洗、消毒、包装、灭菌都有严格的`质控标准,由护士长及质检员在工作中随时随机检查,确保医疗用品消毒灭菌效果。

  细菌、微生物学检测标准

  环境微生物检测;室内卫生每日湿式清扫两次,紫外线照射每日不少于1h,还有三氧消毒机定期定时消毒,消毒液擦拭每日1次,每周一大扫,每月彻底清扫制度。各区域抹布、拖把分开使用,用后悬挂晾干。定期对各区域进行空气、物表细菌微生物检测,各区域空气、物表细菌数都在正常范围内,无超标现象。

  消毒液的微生物检测;我科所使用的消毒液是经院药品检验科严格检测过的,在使用过程中为保证其消毒效果,对消毒剂采

取现用现配,特别是含氯消毒剂,因具有挥发性,所以做到每日进行化学检测。生物检测溶液,其细菌含量<100cfu/ml。灭菌剂每月检测1次,检查不得有任何微生物。

  无菌物品检测;院感染科不定期派专人到科室进行无菌物品采样,灭菌后物品不得检查出微生物。

  消毒、灭菌设备检测标准

  紫外线灯的检测;为确保紫外线灯管效能的有效发挥,对紫外线灯管采取日常检测、强度检测、生物检测。严格灯管的使用保养原则。日常检测的内容包括灯管的使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和使用人签名。强度检测每季度1次,且保证新灯管强度不低于100μW/cm2,使用中灯管不低于7μW/cm2。生物检测必要时进行。

  压力灭菌器效果检测我院采用脉动真空压力蒸气灭菌器。每天灭菌前进行B-D实验检测,保证柜室内无残留的冷空气。每锅进行工艺检测并做好记录。每包进行化学检测,每月用嗜热脂肪杆菌芽孢菌片进行生物检测,每周进行灭菌器保养。

  由于采取了有效的管理及质检措施,我院从未发生因消毒物品不合格引发的院内感染现象。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会再接再厉,为医院的后勤工作做出更多更好的成绩,确保医院感染和病人生命安全。

消毒供应室总结 篇四

  1健全的领导管理体制

  我院消毒供应室由分管护理的副院长直接领导,由护理部及院内感染科进行业务指导及监督检查工作。科内配有一名质量监督员和一名院内感染小组成员,协助护士长搞好各种医疗用品的质量检查工作。科内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形成一整套完整的领导管理体制。

  2高标准的硬件设施建设

  严格按照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的要求,在建筑方面做到了最合理的建设。该室位置远离污染源,又接近临床科室,处于相对独立、无污染的区域。室内三室划分明确,严格区分为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采取强制通过方式,形成由“污—净—无菌”的运行路线,做到人流物流不交叉逆行。地面、墙面、屋顶光滑,采用瓷砖贴墙,水磨石地面,便于冲刷和消毒,做到无尘埃脱落。室内还配有通风净化设备、冷热水装置、紫外线消毒设施以及防蝇、降温、取暖设施,购置了先进的脉动真空压力消毒器,杜绝了因设施陈旧造成的院内感染。

  3有效的质量监控标准

  3.1医疗用品及人员配置质检标准护理部合理配置人力资源,选用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的人员到供应室。由护理部及医院感染科定期到科内进行业务指导及监督检查工作。科内每月对工作人员进行“三基”知识考试,定期学习院内感染知识,提高工作人员的消毒隔离意识,严格各项技术操作规程,防止因人为因素造成的院内感染流行。各种医疗用品的分类清洗、消毒、包装、灭菌都有严格的质控标准,由护士长及质检员在工作中随时随机检查,确保医疗用品消毒灭菌效果。

  3.2细菌、微生物学检测标准

  3.2.1环境微生物检测室内卫生每日湿式清扫,紫外线照射每日不少于1h,消毒液擦拭每日1次,每周一大扫,每月彻底清扫制度。各区域抹布、拖把分开使用,用后悬挂晾干。定期对各区域进行空气、物表细菌微生物检测,各区域空气、物表细菌数都在正常范围内,无超标现象。

  3.2.2消毒液的微生物检测我科所使用的消毒液是经院药品检验科严格检测过的,在使用过程中为保证其消毒效果,对消毒剂采取现用现配,特别是含氯消毒剂,因具有挥发性,所以做到每日进行化学检测。生物检测溶液,其细菌含量<100cfu/ml。灭菌剂每月检测1次,检查不得有任何微生物。

  3.2.3无菌物品检测院感染科不定期派专人到科室进行无菌物品采样,灭菌后物品不得检查出微生物。

  3.3消毒、灭菌设备检测标准

  3.3.1紫外线灯的检测为确保紫外线灯管效能的有效发挥,对紫外线灯管采取日常检测、强度检测、生物检测。严格灯管的使用保养原则。日常检测的内容包括灯管的使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和使用人签名。强度检测每季度1次,且保证新灯管强度不低于100μW/cm2,使用中灯管不低于7μW/cm2。生物检测必要时进行。

  3.3.2压力灭菌器效果检测我院采用脉动真空压力蒸气灭菌器。每天灭菌前进行B-D实验检测,保证柜室内无残留的冷空气。每锅进行工艺检测并做好记录。每包进行化学检测,每月用嗜热脂肪杆菌芽孢菌片进行生物检测。

  由于采取了有效的管理及质检措施,我院从未发生因消毒物品不合格引发的院内感染现象。

消毒供应室总结(精彩4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