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征文【最新6篇】

时间:2011-03-03 04:31:2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孝道征文 篇一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代表着对父母的敬爱和关怀。在现代社会中,孝道的表达方式多样化,但其核心价值却依然不变。下面我将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探讨孝道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这个故事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个朋友身上。他名叫小明,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他的父亲在他上大学前就去世了,留下了他和他的母亲相依为命。母亲一直默默地支持他的学业,为了供他上学,她从早到晚辛勤劳作,省吃俭用。小明深知母亲的辛苦,因此他决心要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小明并不富裕,但他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孝道。每个月,他拿出一部分生活费,给母亲买一些保健品和补品。他还经常陪伴母亲去公园散步,给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尽管他很忙,但他总是抽出时间陪伴母亲,倾听她的心声。他相信,孝道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奉献,更重要的是心灵上的陪伴和关怀。

小明的孝道行为感动了周围的人,也激励了他身边的朋友。有一次,他的好友小红向他倾诉她与母亲之间的矛盾,小明没有说什么,只是静静地倾听,并给予了她一些建议。小红说,她从小就与母亲相处不好,总是因为一些小事争吵不休。小明告诉她,孝道不仅仅是对父母的物质奉献,更重要的是理解和尊重。他鼓励小红试着从母亲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用心去倾听母亲的话语,关心她的情绪。小红感受到了小明的真诚和智慧,她决心改变与母亲的关系,用行动来表达自己的孝心。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在现代社会中,孝道的表达方式已经多样化。无论是物质上的奉献还是精神上的陪伴,都能体现出对父母的敬爱和关怀。因此,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孝道,让这个古老的美德在现代社会中继续传承下去。

孝道征文 篇二

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着对父母的敬爱和关怀。然而,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原因,孝道逐渐被忽视或淡化。本文将从现实生活中的一个例子出发,探讨现代社会中孝道的重要性和表达方式。

我有一个朋友,名叫李华。他来自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家里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然而,他对父母的孝道却是无微不至的。每次回家,他都会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尽量减轻他们的负担。他还会抽出时间和父母聊天,倾听他们的心声。李华还会在假期里带父母去旅游,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尽管这些行为看似平凡,但它们却体现了李华对父母的深深的敬爱和关怀。

李华的孝道行为不仅感动了他的父母,也激励了身边的人。他的朋友小王曾经对他说,他在家里总是和父母吵架,很难理解他们的辛苦。李华鼓励小王试着从父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用心倾听他们的话语,关心他们的情绪。小王感受到了李华的真诚和智慧,他决心改变与父母的关系,用行动来表达自己的孝心。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在现代社会中,孝道的表达方式已经多样化。无论是物质上的奉献还是精神上的关怀,都能体现出对父母的敬爱和关怀。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孝道,让这个古老的美德在现代社会中继续传承下去。只有通过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孝道才能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孝道征文 篇三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征文吧,征文的主要目的是宣传与教育,内容选择主要是颂扬和体会。一篇什么样的征文才能称之为优秀征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孝道征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孝道征文 篇四

  感恩之心,应从具备,在讲座上,任老师问出的问题,让人需要深切思考,我们为何而读书?这句话或许让多少人迷惑,这个答案就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的。祖国让我们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让我们好好学习,获得知识,懂得人生道理,所以我们应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如何感恩祖国,是想那非洲的第一位运动员约翰,在马拉松跑道上,虽然身受重伤,却仍然坚持跑到终点仰天长啸:祖国!妈妈!我到终点了!又像那红莲将军,在中国正受蔑视的时候,他却在一木板上刻上:我是中国人。并挂在胸前,在世界各地都将木牌亮于胸前,在全球人面前表现出:我是中国人,我为我是中国人而骄傲!

  所以感恩要从祖国开始,想感恩就做到,像周总理所说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听任老师深情的讲着,心中立志报效祖国,这时一段歌声传了出来: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

  百善孝为先

  现在我们都在接受教育,可是随着时间推久,人们渐渐忘了教的含义,教是由一个孝和一个文构成的,意思是先做到孝,再学会文,中国五千年文化,第一句教书育人的话就是:首孝悌,次谨信。

  看着坐在旁边的母亲,头上的白发又多了几条,为我学习操尽了心吧!脸上的皱纹又多了几条,工作很辛苦吧!手上又起皮,洗衣服的时候肯定很冷吧!

  任老师讲了一个企业家的故事:这位企业家在母亲一个人的爱护长大,并赚了钱,并每个月把所赚的钱的十分之一给母亲,为此跟老婆吵了好几场架。可是母亲在临终前却把钱一分不差的还给他。企业家顿时明白:天底下的母亲都是这样不求回报,只求身上掉下来的那块肉能平平安安的,快快乐乐的,自己受过的苦不要在自己孩子身上发生,自己受过的罪不要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重现,孩子要比自己过得好就够了。

  父母亲何尝不是如此?都只为孩子付出,不求回报,看妈妈半夜洗衣,看爸爸清晨工作,这一切都只是为了孩子!

  任老师让30位同学上台,一位位同学都喊出:妈妈我爱你!爸爸我爱你!每一句话都震撼我的心灵

  尽孝道,懂感恩

  听了任老师的演讲,在我心中立志要懂感恩,要尽孝道。

  在母亲洗衣手冻僵的时候送去一杯热茶;在父亲工作归来的时候,给他递一块毛巾;在爷爷腰酸背痛的时候,帮他锤锤背;在奶奶要买菜的时候,去帮她跑一趟。我知道这些事远远比不上他们为我做的万分之一,我只希望能让他们有一丝的舒服,欣慰便可,大家何不学我一起尽孝道?

  在老师口渴的时候,去帮他打一杯水,解他那干燥之喉;在老师要上课的时候,帮他拿拿作业,搬搬书本;在老师寂寞的时候,陪他谈谈心,聊聊事。或许这也不及他为我付出的万分之一,可是这能让他觉得自己心中的孩子心中有他,大家何不学我一同报师恩?

  在中国迈向发达的时候,我要努力学习,成为国家的栋梁,成为国家的下一接接班人,让国家更加辉煌,让国家更加富强,这不是对养育我们的祖国最好的回报吗?

  我们要尽孝道,懂感恩,或许这点回报对他们说不及万分之一,却可以表达自己的感恩之心,让他们心中感到高兴欣慰,这不就够了吗?

孝道征文 篇五

  谁教我们像猫一样说话的?谁用甜牛奶硬喂我们?随着时间的推移,谁用一天天变老的代价来换取我们的成长?父母!

  人们说:“父亲像山一样爱我们,保护我们免受风雨,母爱像水一样滋养我们的成长。”我说:“父母的爱就像太妃糖的味道。皮肤微苦,油腻。一口咬下去,浓稠的奶油瞬间喷涌而出,醇厚细腻。这就是爱情的味道。"

  请考虑一下。夏天为了防止蚊子整夜咬你,谁一直用朦胧的睡眼打蚊子,冬天为了让你不觉得冷,谁在给你一杯温牛奶,谁在学习的时候每天关心你,问候你,谁在告诉我们玩的时候注意耳朵里的安全。。。父母总是默默付出,多少痛苦和疲惫他们从来没有说过,也从来没有抱怨过。

  “一切美德,以孝为先”。孝顺是对父母最基本的回报。有些学生厌倦了父母的喋喋不休,所以经常和父母顶嘴,却不知道背后隐藏的爱。有的学生从来不关心父母,只是把父母当作取钱的工具,却不知道父母的工资来之不易。有的同学把父母的爱当成理所当然,却不知道父母也需要你的爱。。。俗话说“羊有跪恩,乌鸦有反哺之意。”连这些小羊乌鸦都比不上?

  当然不是,谨慎不一定用金钱弥补。有时候只是一个小细节:给妈妈倒杯水,给爸爸洗脚。。。让父母长期搬家,对你来说是一个很容易的举动。孝顺不需要美食,不需要很多钱。他们要的不是物质上的孝顺。也许你的孝心没有那么奢侈,但我相信这是给父母最好的礼物!

  时间是残酷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世间有无尽的善良,生命是脆弱的。你觉得如果父母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们最深的担忧是什么?毫无疑问是你。如果父母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给我们留下了不赔不还的感觉,你永远无法表达孝心。世界上有些事情是可以补救的,有些事情是不能补救的。当你的父母离开这个世界,你会意识到你不孝顺,那就完了,你永远无法弥补。“孝”是一种稍纵即逝的依恋,“孝”是一种不能被重视的幸福。孝顺是一个犯了错,恨了好久的过去。孝道是生命与生命交汇处的一根链条。一旦断了,就永远连不上了。

  有一个善良的词,两个美丽的名字,两个想感谢的人,两个应该感激的人,那就是“爸爸”和“妈妈”给了我们生命,他们努力的养育着我们,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这两个平凡又不平凡的人,他们一辈子都不能忘记!

  孝道无价。作为中国人的后代,我们应该永远记住,我们应该首先孝顺,发扬我们的传统美德。

孝道征文 篇六

  赵玉周的长篇小说《新养老时代》,始终散发着一种深思人生的气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的深思像对话,像勘探,也像是阐释一种主张。但归结起来却很简单,就是如何赡养老人。

  在《新养老时代》中,作家赵玉周正是立足于“孝”,对“顺”进行了质疑。叶丽作为一个从农村来到城市生活的女性,她内心中深藏着对家人的爱,她不是一味地对老人愚昧地顺从,而是从人伦感情出发表现出心中的敬,并使这种敬爱和谐、融洽、完美。可是所有的生活都不会像湖面的水,总有刮风起浪的时候。这种和谐很快就因为苏美华骨子里无形中遵循着的传统打破。该书的开篇点明主题叶泽春很烦。烦是因为妻子叶丽回了乡下老家。因为小夫妻的暂时分别,不经意把城市、乡村两个不同的地域环境与人物无形中堆砌到一起。叶丽在母亲和爷爷奶奶耗尽心血的抚养下长大成人,为尽自己的孝心,她用行动演绎了生活中最美的乐章。这是生活中最美的人性显现,也是整个社会所要弘扬的主题。但她的做法很快就被融入到各种交织的矛盾之中。作为知识分子的苏美华,理应熟谙道德伦理,理应顺应时代进步,但她的骨子深处所表现的家庭观念更多意义上是对道德伦理的亵渎和曲解。为了让叶丽的爷爷奶奶离开城市,她不择手段让儿媳怀孕、找人设局进行诽谤。面对这样的压力考验,叶丽并没有屈从地选择沉默。相反,丈夫的不解、婆婆的不满、周围同事的'猜疑、亲人的担忧接踵而至,使得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展现出了深刻的思想,并对当下的养老制度提出了疑问。正如中国作协副主席张炯在本书的序中写道:“这是一幅关于传统与现代、城市与乡村矛盾纠葛的现实画卷。表现出的是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和可贵的担当意识。”又何尝不是呢?责任与道德的交锋,是人性与爱的碰撞,也是对人类生存的反思和坚守,它反映出的并不局限于当下社会传统的逐渐消失,人们的道德水平的渐行渐远。

  那么,如何使社会道德重新回归理性和传统的轨道呢?说到底这不仅考验着每一个人的道德标准与取舍,也对社会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提出了质问。

  作为一个当下越来越沉重的话题,走向老年是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现实问题。自然,作家无法指责社会制度存在弊端,但在面对中国的“银发危机”愈加严重的现代社会,他还是发出了心声:满足老人尊严、自由度和支配欲望便显得特别的重要。由于作家赵玉周对农村生活特别谙熟,又拥有城乡的生活经历,更多时候在文字中不刻意为故事制造矛盾,不过分地讲求写作技巧,他只是顺其自然更好地抓住了主人公叶丽的细节表现。通过这些细节来表现故事的可读可圈之处。

  赵玉周用其现实触角,艺术地塑造出了叶丽有血有肉的饱满形象。她的精神世界不独独是居家过日子的那种平常,其中还有着对老人们的赡养和关爱。然而,赡养和感恩,这生活中平淡之极的事情,却不经意牵动着两个家庭之间的冲突。冲突也让厚道实在的叶泽春在爱情面前充满着浪漫又有着坚韧。但母亲的怂恿摧毁了夫妻间的信任。从猜疑到提出离婚,再到无法解决事端时喝药自杀,让这对从相爱、恩爱到相濡以沫的真爱夫妻,成为在生活矛盾中的坚守者。叶泽春在双方家庭的强大压力下几乎无能为力,但又不能袖手旁观,他既想力挽家庭这座大厦,又通过自杀流露出内心的绝望。这全都归结于自身责任的不清楚与缺乏理性的认同,构成了他在处理赡养老人问题上的矛盾纠结。正如他最终选择自己命运着落时的自白所言:“她能不能够活着还是一个问题。她就是想养她的爷爷奶奶,那是养育她的亲人啊,她有错么?”自然,她是没有错的。如果有,这所谓的错只能是社会道德流失后产生的不良后果。

  透过这声嘶力竭的呐喊,我们从中发现生活里不仅有谎言,有虚伪,更充斥着大量的矛盾。所有的现象仿佛雨后的浮萍,良莠不分地纠结在一起,让人无法辨识。也就在这时,赵玉周很小心地提出了心中积蓄已久的疑问: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老龄化问题的日趋严重,老人们在哪里养老?如何养老?

  无形的压力下,叶泽春消失了内心的满足和向日葵般的笑容。内心深处的纠结愈发地缠绕着他的心绪,让他无法舒展开来。这个时候,他面对叶丽离家出走、面对母亲百般欺骗、面对叶丽爷爷去世等诸多的压力,只能选择毅然决然与家庭绝别。这绝别是对叶丽不应为此蒙冤呐喊的响应,是对社会养老资源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感喟。最终,叶泽春带着对妻子的无比愧疚和对妈妈的恨,绝望地喝下了“百草枯”。

  那一刻,叶泽春似乎彻底解脱了,可他需要背负起的却是不孝的称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自然,作为男人的他以这种方式选择逃避,无疑不是最好的办法。

  《尔雅》中说,善事父母者为孝。作者赵玉周之所以选择孝道为突破口,目的还是想通过家长里短的故事来感化人性,倡导年轻人学习孝文化,学会爱戴孝敬老人,让辛劳一世的老人们幸福、安逸地享受晚年。同时他也立足自己,从另个层面向社会发出呼吁,希望老人们要理解当下的年轻人所处的变革环境,在生活中以不同的方式来分担他们的压力。故事最后,大家重归于好,苏美华脸颊上流下两颗大而晶莹的泪珠,真实地折射出了中国社会丰富多变的历史万象,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坚韧,宏观地展示了家庭、养老以及爱情如何永恒的内在的秘密。

  可以说,《新养老时代》承载着生命的沉重话题,在与孝道文化紧紧纠缠的同时,依然要面对社会严峻的现实。养老话题的提出,既是对生活现状的一种反思,也无疑是对中国传统孝文化回归的理性引导。通过人性的深刻剖析,那种生于城市的优越和长在农村的朴实不断糅合、被认可,使得共同赡养老人的意义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友爱,也只有这样才能将作者所要表达的深意思想表现出来,达到理想中的完美生活。

孝道征文【最新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